Monday, September 20, 2010

說故事的内在品質——厚度、密度、廣度、深度

報導之所以引人入勝,端賴說故事的敍述技巧;不管在故事情節的開展、環境氣氛的釀造、人物内心的刻畫和性格特徵的掌握,都應要有深度的描寫。表面上看,似乎不重行文只重記事,仔細體會,會發現,其實文字運用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

如何把寫景、抒情、敍事和人物的塑造做綜合處理,通過景物的描繪來烘托人物情緒的變化,鮮活地突顯出人物的性格。這要靠簡約的文筆,減少冗長沉悶、浮泛枝蔓的毛病,有時只需寥寥數筆,就能點染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在品質。

更多的時候,不為寫景而寫景;是因爲取景,或借景寫情,情景交匯,畫出一幅幅色彩鮮明的現實生活圖景,而活躍在圖景之上的,便是一個個眉目宛然、栩栩如生的人物。

這種描寫的功力,如非對生活的邏輯發展有所觀照,對人性的底層開掘深刻,絕對達不到這樣的人文效果。

慈濟的報導,絕對不是為說故事而說故事,每一個作品,都須有鮮明的主題與傾向,都有其人文,須講究厚度、密度、廣度與深度。

一個好的作品告訴我們,「文以載道」的觀念任何時代都不會落伍,問題在於你如何去「載」那個「道」。要尋找新方法去載道,不要因襲舊方法去載道;而所謂「道」,應該是廣義的,人性的真、人心的善、人文的美,都應該包容在這個大道之中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