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零八年六月,非常榮幸參與慈濟在緬甸的賑災任務,第一線親歷各種狀況,過程艱辛卻果實甜美。當時不僅成功深入農村災區,也順利發送大米予災民。當每次看到災民高興的接受物資時,身心的疲累頓時煙消雲散,只有喜悅與祝福。當地官員說,慈濟是第一個真正獲得凖證進入災區進行人道賑災的海外團體。
緬甸賑災行,深刻體悟過去在物質上所追求的短暫快樂,遠遠比不上此次心靈上的愉悅與豐富。而自己的付出不足為道,災民們所展現的互助、堅韌和勇敢,才是值得尊敬、學習和永記心中的!
每次返回仰光的鄉間道路上,兩旁站的是一群天真無邪、衣物單薄、污垢滿身,高興地揮舞著雙手向每一輛經過的車輛說再見的小孩童,身後是無水、無電、無食糧的簡陋草屋,心想,這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娛樂了。他們是否注定在貧窮中了卻一生?心中只有深深地祝福與祈禱了。願佛菩薩保佑緬甸災民,早日遠離傷痛,站穩腳步,重新出發。
回到檳城,把心得寫下了,還刊登在臺灣第500期的月刊裡。今天找尋緬甸的資料時,無意中又發現了這一篇心得,閲畢還是感受滿滿,於是,特貼在這裡與大家分享。
即使是住在無法抵擋大雨的竹片屋裏,
口中吃著這一餐、心裏同時要憂慮著下一頓,
他們依舊保有和平、寧靜之美,展現互助、堅韌和勇敢的笑容……
仰光北部南德公的一間寺廟小學,是我們在緬甸訪視的第七間受災學校。
通往學校的路是一條田間小徑,巴士和客貨車都無法駛入,我們於是下車徒步。有的手提發放包、有的學當地民眾頂在頭上。
歷經幾年擴建,學校只有五間教室;兩百九十二位學生擠在沒有隔間的大教室上課。這些都是窮人家的孩子,雖然讀書免學費,但是文具用品和練習簿要自行購買。我們此行帶來他們最需要的鉛筆盒、色筆、練習簿、雨衣等物品致贈。
住持對於慈濟人遠道而來非常高興,他對全校師生說:「慈濟是克服很多困難才來到這裏,希望同學們心存感恩、珍惜,並且好好學習。」
小男孩的願望
志工分發紙張,讓孩子們將心中的話畫出來。十三歲的莫達武(Mou Thet Oo)席地而坐,專注畫著他心目中想要的屋子——木板屋。
莫達武的家在風災中倒塌,重建的家仍以竹片為建材,比原來的更小;小茅屋裏住了爸爸、媽媽、妹妹和他四個人。
莫達武說,他心目中想要的屋子希望是用木板建成,不用很大,但要有電視機;他希望每天都可以來學校上課,學習知識,以後當醫師幫助窮人。
災後許多學校被迫停課至今,南德公約有四千名學生,部分被安置到鄰近的寺廟上課。像這樣的學校、這樣的學生很多,每一個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……
看見真心笑容
唐德鎮是緬甸第一個讓我震驚的地方。當第一間竹片屋被攝入我的鏡頭時,我的眼眶全溼了!童話故事裏的茅草屋,躍現於真實生活中,對我的震撼確實不小。
儘管在緬甸幾乎每天清晨兩、三點入眠,五、六點就要集合,對志工體力及耐力都是挑戰。但我們還有一張床可以好眠,受災民眾卻是住在無法抵擋大雨的竹片屋裏,鍋碗瓢盆都是空的,口中吃著這一餐、心裏同時要憂慮著下一頓……
在豔陽高照的發放現場,看到村民們靜靜等待著,我一邊對著天真無邪的孩子打招呼,一邊想著自己在物質上所追求的短暫快樂,遠遠比不上緬甸人民心靈上的愉悅與豐富。
●
在仰光和重災區之間來來回回大半個月,不論在哪一個市鎮村莊勘災、發放,處處可見受災民眾臉上真誠的笑容。心裏不免感嘆:我們平日食衣住行都不缺,怎麼有時會笑不出來呢?是過於豐衣足食,還是根本不滿足?
這段時間,我看到人性的善良;也體會到人生無法避免的事——無常。也許,今天還計畫著明天或未來要實現的美好事物,隔天醒來,已人事全非。
面對無常,深刻體悟到要好好把握當下、珍惜所擁有的點點滴滴,讓每個明天都是新的開始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